NEWS CENTER

新闻中心

初中手持技术实验教学实践与探究


发布时间:

2025-7-19 00:40:34

手持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,正在逐步融入初中实验课堂。这种将传感器、数据采集器和智能终端相结合的技术,不仅突破了传统实验的时空限制,更为学生提供了直观、互动的科学探究体验。在初中物理、化学、生物等学科的实验教学中,手持技术正展现出独特的价值。

在物理实验中,传统的光学、力学实验往往受限于仪器精度和人为读数误差。而通过光强传感器、力敏传感器等设备,学生可以实时捕捉光照强度变化、弹簧振子运动数据,并同步生成动态曲线。例如在探究\”光的反射定律\”时,学生利用角度传感器直接测量入射角与反射角,数据自动录入平板电脑,误差范围缩小到0.5度以内,极大提升了实验的准确性。

化学实验教学同样受益于手持技术。pH传感器、电导率仪等设备的应用,使酸碱中和反应、溶液浓度测定等实验变得更为安全高效。在\”探究二氧化碳性质\”的实验中,学生使用二氧化碳传感器监测集气瓶内气体浓度变化,配合温度传感器记录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变化,多维度数据同步呈现,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化学变化认知模型。

生物学科则通过手持技术实现了微观世界的可视化。在\”植物光合作用\”实验中,学生利用氧气传感器实时监测水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产氧量,结合光照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,通过智能终端即时生成对比图表。这种将抽象生物过程具象化的方式,显著提升了学生的探究兴趣。

手持技术的引入也面临设备管理、教师培训等挑战。建议学校采取分阶段推进策略:初期选择2-3个典型实验进行试点,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推广;同时建立设备共享机制,提高使用效率。教师需要转变角色,从实验演示者变为探究指导者,重点培养学生设计实验、分析数据的能力。

这种融合信息技术的实验教学模式,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数字化素养,更重塑了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。随着教育信息化2.0行动的深入,手持技术将成为初中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动力,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新的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