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 CENTER

新闻中心

手持技术实验对实验教学的影响


发布时间:

2025-5-15 17:07:38

在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当下,手持技术实验凭借其独特优势,为实验教学领域带来了深刻变革。这种将先进的便携式测量仪器引入教学的方式,打破了传统实验教学的诸多局限,从实验操作过程到教学模式,都产生了多维度、全方位的影响,极大地推动了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发展。
一、简化实验操作流程,提升实验便捷性
传统实验教学中,许多实验仪器结构复杂,操作步骤繁琐,学生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学习仪器的使用方法,且容易出现操作失误,影响实验进度和结果。而手持技术实验仪器,如手持 pH 计、溶解氧传感器、温度传感器等,体积小巧、操作简单。以手持 pH 计为例,学生只需将电极浸入待测溶液,几秒钟就能快速读取溶液的酸碱度数值,无需像传统 pH 测定那样,进行复杂的电极校准、溶液配制等操作。
这些手持设备还具备良好的便携性,学生可以将其带到户外、生活场景中开展实验。比如在环境科学实验教学中,学生可以手持溶解氧传感器到附近的河流、湖泊中,实时测量水体的溶解氧含量,直观感受不同水域环境的差异。这种便捷性让实验不再局限于实验室,拓宽了实验教学的空间,使学生能够更灵活地开展探究活动,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
二、实现实时动态数据采集,增强实验准确性
传统实验的数据采集往往依赖人工手动记录,不仅效率低,而且容易因人为因素产生误差。例如在探究金属与酸反应速率的实验中,使用秒表人工计时测量不同时间段产生氢气的体积,由于反应速度较快,计时和读数的瞬间偏差都会影响数据的准确性。
手持技术实验借助高精度的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,能够实现数据的实时、连续采集。在上述金属与酸反应实验中,连接压力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后,随着反应进行,系统会自动以设定的时间间隔(如每秒一次)采集反应体系内的压力变化数据,并通过配套软件实时生成压力 – 时间曲线。学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反应速率的动态变化过程,而且采集到的数据量大、精度高,避免了人工读数和记录带来的误差,使实验结果更具科学性和说服力,有助于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实验原理和规律。
三、优化数据处理与分析方式,培养科学思维
传统实验完成后,学生处理数据通常是手动计算、绘制图表,过程耗时耗力,且分析深度有限。而手持技术实验配套的软件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,能够对采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快速处理。例如,软件可以自动计算数据的平均值、标准差等统计量,还能根据数据类型进行线性拟合、曲线拟合等操作,帮助学生从复杂的数据中发现规律。
在实验数据分析环节,学生通过软件绘制的直观图表,如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折线图、浓度与吸光度的关系曲线图等,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。此外,软件还支持对数据进行多种形式的展示和标注,学生可以深入分析数据背后的原因,提出合理的解释和结论。这种数据处理与分析方式,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、数据分析能力和科学探究思维,使学生从简单的实验操作者转变为科学探究者。
四、推动教学模式变革,促进探究式学习
传统实验教学大多以教师演示、学生模仿操作为主,学生缺乏自主探究的空间。手持技术实验的引入,为探究式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持。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目标,设计开放性的探究问题,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、选择合适的手持设备进行实验。例如在化学教学中,针对 “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” 这一内容,教师提出问题后,学生可以分组利用手持温度传感器、浓度传感器等,分别探究温度、反应物浓度等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。
在探究过程中,学生通过自主操作手持设备采集数据、分析数据,得出结论,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。同时,手持技术实验支持多组学生同时开展不同的实验探究,课堂上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交流讨论,分享实验结果和经验,促进思维的碰撞和知识的建构。这种探究式教学模式,改变了传统的 “填鸭式” 教学,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、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。
五、助力分层教学与个性化学习
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存在差异,传统实验教学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。手持技术实验的灵活性和多样性,为分层教学和个性化学习创造了条件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,设计不同难度和探究深度的实验任务。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,安排一些基础的验证性实验,使用手持设备进行简单的数据采集和分析,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;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,则布置具有挑战性的探究性实验,鼓励他们自主设计复杂的实验方案,利用多种手持设备组合开展实验研究,拓展学习深度。
此外,手持设备记录的数据可以方便地保存和回顾,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,随时对实验数据进行再次分析和学习。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,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,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