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 CENTER

新闻中心

凝固与融化套件的创新应用与实验研究


发布时间:

2025-9-4 15:13:33

——从冰川消融到3D打印,用一套工具玩转相变科学

一、套件设计理念:打破“教科书实验”的局限,重构相变学习场景

传统物理/化学实验中,凝固与融化常被简化为“水结冰、冰化水”的单一演示,学生难以理解其背后的热力学原理、材料特性与工程应用

创新设计
✅ 模块化套件:包含温度传感器、加热/制冷模块、透明观察舱、多种相变材料(石蜡、冰盐混合物、共晶合金等);
✅ 跨学科联动:融合物理(热传递)、化学(分子排列)、地理(气候模型)、工程(热管理)知识;
✅ 数字化工具:配套APP实时记录温度-时间曲线,生成3D相变模拟动画。

核心目标
让学习者通过“观察现象→操控变量→分析数据→设计应用”的全流程,理解相变科学的本质,并激发对材料科学、环境工程等领域的兴趣。

二、创新实验设计:从基础探究到前沿应用

实验1:相变材料的“个性档案”
  • 任务:对比石蜡、冰、共晶合金的凝固/融化曲线
  • 操作
    1. 将不同材料放入观察舱,插入温度传感器;
    2. 通过加热模块控制升温速率(如2℃/min、5℃/min);
    3. 记录材料熔化温度范围与吸热量(通过传感器数据计算)。
  • 发现
    • 共晶合金具有精确熔点(如58℃),适合作为温控开关材料;
    • 石蜡融化时出现“过热现象”(温度超过熔点仍不熔化),揭示非晶体与晶体的差异。
实验2:模拟冰川消融与气候危机
  • 任务:探究盐分对冰融化速率的影响
  • 操作
    1. 制备纯冰块与含5%盐水的冰块;
    2. 在相同环境温度(25℃)下监测两者体积变化;
    3. 结合地理知识,分析北极冰盖加速消融的原因。
  • 延伸讨论
    • 如何利用相变材料设计“人工冰川”减缓干旱地区水源流失?
    • 盐溶化吸热效应在道路除冰中的双刃剑作用(除冰效率 vs 土壤盐碱化)。
实验3:3D打印“热响应”智能结构
  • 任务:用共晶合金打印可逆变形的机械零件
  • 操作
    1. 将共晶合金加热至液态,注入3D打印模具;
    2. 冷却后测试零件在58℃(熔点)附近的形变能力;
    3. 设计一个“温度触发”的自动开合装置(如太阳能热水器排水阀)。
  • 应用场景
    • 航天器热防护系统:相变材料吸收太空极端温度波动;
    • 医疗敷料:智能释放药物(体温触发融化)。

三、实验研究价值:从课堂发现到科学论文

1. 教育价值
  • 学生成果
    • 某中学团队通过套件实验发现“纳米添加剂可降低石蜡过冷度”,获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;
    • 大学生课题《基于相变材料的校园节能建筑模型》被纳入省级科研项目。
  • 教师反馈
    • “套件让抽象的热力学概念变得可触可感,学生主动提问率提升60%。”
    • “跨学科设计符合新课标要求,一套工具可覆盖物理、化学、地理多门课程。”
2. 科研价值
  • 前沿方向
    • 新能源存储:研究高潜热相变材料在电池热管理中的应用;
    • 生物仿生:模仿北极熊毛发结构,开发高效隔热相变复合材料;
    • 太空探索:利用月壤相变特性构建月球基地温控系统。

四、套件应用场景:实验室、课堂、家庭与产业的无缝衔接

场景 应用方式
中小学课堂 开展“相变与气候”“材料魔法师”主题课,结合STEAM理念设计项目式学习(PBL)。
高校实验室 作为材料科学、热力学课程的入门工具,支持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(SRTP)。
家庭亲子 通过“制作冰激凌(盐溶化吸热)”“DIY保温杯”等趣味实验,培养科学兴趣。
产业研发 为企业提供相变材料性能测试平台,加速热管理、储能等领域的产品迭代。

五、未来展望:让每一度变化都蕴含科学机遇

  1. 技术升级
    • 开发微型光谱仪模块,实时分析相变过程中材料分子结构变化;
    • 集成AI算法,根据实验数据预测新型相变材料的性能。
  2. 社会影响
    • 联合环保组织发起“相变科学救地球”计划,通过实验普及碳中和理念;
    • 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低成本套件,助力应对气候变化挑战。

结语
凝固与融化,是物质对温度的温柔回应,也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力量源泉。从一块冰的消融到一颗卫星的温控,从课堂上的惊叹到实验室的突破,凝固与融化套件正以创新之名,让科学探索永不停“相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