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 CENTER

新闻中心

小学实验教学创新方法与实践探索


发布时间:

2025-7-11 00:05:33

在基础教育阶段,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。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,小学实验教学亟需突破传统模式,通过创新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,提升教学实效。本文从情境创设、技术融合和跨学科整合三个维度,探讨小学实验教学的创新实践路径。

情境化教学是实验创新的突破口。教师可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,设计趣味性实验场景。例如,在讲解“水的浮力”时,让学生用橡皮泥制作小船,通过调整船体形状探究承重规律。这种生活化情境不仅能降低认知门槛,还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。北京某小学开展的“厨房科学”系列实验,通过观察醋与小苏打反应等现象,使抽象原理变得直观可感。

数字化技术的融入为实验教学注入新活力。借助虚拟仿真软件,学生可以安全完成电路组装、火山喷发等高风险实验。南京市某校开发的AR实验平台,通过扫描卡片即可呈现三维立体分子结构,有效弥补了微观实验的观察短板。同时,使用传感器实时采集实验数据,能帮助学生更精准地分析变量关系。

跨学科整合拓展了实验教学的广度。将科学实验与语文、美术等学科结合,能够实现多维能力培养。如深圳某校开展的“植物生长日记”项目,学生既记录科学观测数据,又撰写观察散文并绘制生长图谱,在实践过程中同步提升观察、表达和审美能力。这种STEAM教育模式,打破了学科壁垒,促进了综合素养的发展。

实践证明,创新实验教学需要教师转变角色,从知识传授者变为学习引导者。通过建立开放式实验室、开发家庭实验包等方式,将探究活动延伸至课外。教育部门应加强师资培训,建立区域实验资源共享机制,让创新实践真正落地生根,为培养未来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。

相关新闻

返回列表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