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 CENTER

新闻中心

小学实验教学课程设置的优化与实践研究


发布时间:

2025-4-9 00:07:21

在基础教育阶段,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。然而,当前小学实验教学课程设置仍存在内容碎片化、资源不足、与生活脱节等问题。如何优化课程设置并有效落地实践,成为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。

小学实验教学优化应遵循三个原则:一是趣味性,通过游戏化设计激发低年级学生的探索兴趣;二是阶梯性,按照\”观察-验证-探究\”的梯度设计课程;三是生活化,选取\”厨房化学\”\”植物生长\”等贴近生活的主题。具体实施中可采用\”基础实验+拓展项目\”的课程结构,例如在三年级设置\”磁铁特性\”基础实验后,延伸\”自制指南针\”的实践项目。

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多方协作。学校可建立\”实验资源包\”共享平台,整合教材配套器材、校本教具和家庭实验材料;教师应设计\”实验任务单\”,明确安全规范、操作步骤和记录要求;同时引入AR虚拟实验技术,解决部分高危实验的操作难题。值得注意的是,实验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记录,采用\”实验日志+成果展示\”的多元评价方式。

实践表明,优化后的课程能显著提升教学效果。某实验小学的跟踪数据显示,参与课程改革的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测评优秀率提升27%,在市级科技创新大赛中的获奖数量翻倍。这提示我们,实验教学的优化不仅要重构课程体系,更要建立配套的资源支持和评价机制,才能真正实现\”做中学\”的教育目标。未来可进一步探索跨学科实验项目的开发,如STEAM融合课程的实践研究。